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淮南市社会抚养费征收程序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15:02:05  浏览:841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淮南市社会抚养费征收程序规定

安徽省淮南市人民政府


淮南市人民政府令

第104号

  《淮南市社会抚养费征收程序规定》已经2006年7月31日市人民政府第2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10月1日起施行。

代市长 刘健

二○○六年八月八日

淮南市社会抚养费征收程序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工作,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根据《安徽省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实施办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公民违法生育的,由县、区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其委托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以下统称征收机关),依照《安徽省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实施办法》及有关法规、规章的规定征收社会抚养费。 
  第三条 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应当按照立案、调查取证、听取意见、作出征收决定、送达决定书、实施征收、资料归档和结案的程序进行。  
  第四条 征收机关发现公民有违法生育行为的,应当立案,并指定两名以上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工作人员依法调查、收集证据,写出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应当包括当事人的姓名、年龄、工作单位、职业、现居住地、户籍所在地、婚育情况、经济收入、子女出生证明等内容。 
  第五条 征收机关在调查违法生育当事人上一年度实际收入总额时,有关单位应当据实提供。当事人有工作单位的,由所在单位提供;是农民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据实计算;是城市居民的,由街道办事处据实计算。难以据实计算的,按县、区统计部门提供当事人所在乡、镇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或县、区城镇居民年度可支配收入计算;县、区没有统计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按本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计算。 
  第六条 征收机关在作出征收决定前,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当事人征收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事实、理由和证据成立的,应当采纳。 
  第七条 征收机关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违法生育案件,应当作出征收决定,制作征收决定书,征收决定书应当有当事人申请救济的权利和途径等内容;对无事实依据的,应当结案。 
  第八条 征收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应当在7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送达当事人。征收决定书自送达之日起生效。 
  第九条 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征收决定书之日起30日内一次性缴纳社会抚养费;一次性缴纳确有困难的,可以申请分期缴纳。 
  要求分期缴纳的,应当自收到征收决定书之日起30日内向征收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所在村委会、居委会或单位出具的其困难情况书面证明。征收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当事人。分期缴纳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特别困难的,由征收机关将其困难情况在其所在地公示,10日内无人提出异议的,由征收机关批准延长分期缴纳的期限。延长分期缴纳的期限不超过2年。 
  经征收机关批准分期缴纳的当事人,应当与征收机关签订分期缴纳协议书,并按协议的约定及时缴纳社会抚养费。 
  第十条 当事人未在征收机关规定的期限内缴纳社会抚养费的,自欠缴之日起每月加收欠缴额2‰的滞纳金;仍不缴纳的,由县、区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
  申请强制执行社会抚养费的,依照人民法院的有关规定办理。 
  第十一条 征收机关应当按照行政执法规范的要求,将案件资料整理、归档、保存。 
  当事人缴清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机关应当办理结案手续。 
  第十二条 鼓励公民对违法生育情况进行举报。受理和办理案件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对举报人情况予以保密,依法保护举报人不受打击、报复;对经查属实的案件,按照有关规定给予举报人奖励。 
  第十三条 征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或者截留、挪用、贪污、私分社会抚养费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第十四条 本规定自2006年10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劳动人事部关于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问题的通知

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 等


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劳动人事部关于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问题的通知

1985年12月19日,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劳动人事部

现将广播电视部制定的《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依据文件的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实施改革方案的补充规定,并抄报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和广播电视部备案。

附: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下达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和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劳动人事部《关于实施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若干问题的规定》,结合广播电视事业的特点,制定如下工资改革实施方案。
一、广播电视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以职务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 (一)职务名称
1.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行政管理人员。按正副台长,正副总编辑,台长助理、部(室)正副主任、正副处长、记者站正副站长,正副组长、正副科长(正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的职务分列。
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电台、电视台行政管理人员。按正副台长、部(室)正副主任、记者站正副站长、正副组(科)长(正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的职务分列。

2.播音人员。按播音指导、主任播音员、一级播音员、二级播音员、三级播音员的职务分列。
3.制作人员的职务名称系列和职务工资标准另行研究确定。
4.记者、编辑、翻译、文艺、工程技术人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各有关主管部门制定的职务名称系列分列。
5.广播电视发射台(含转播台、微波站、播控室、实验台、卫星地面接收站等,下同)行政管理人员。按正副台长、台总工程师、正副科长(机房正副主任)、科员、办事员的职务分列。
(二)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结构工资制,由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工龄津贴和奖励工资四个部分组成。基础工资、工龄津贴、奖励工资,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标准执行。
中央和省级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各类人员职务工资标准按附表一至五执行;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参照国务院批准的有关主管部门制定的职务工资标准执行。
省辖市、行署、(州)、县(市)、乡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各类人员职务工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在不超过本方案附发的附表六至八所列工资标准的范围内制定。
中小学教师、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教师、幼儿教师和护士,除按国家规定发给工龄津贴外,另外分别加发国家统一规定的教龄津贴和护士工龄津贴。
二、工人实行以岗位(技术)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基础工资、岗位(技术)工资、工龄津贴和奖励工资均按国家统一规定执行。
天线工(架设、大修、维护)是广播电视系统的特殊工种,其岗位(技术)工资按国家机关技术工人工资标准执行。学徒期为二年,学徒期满后考核合格的,转正时执行九级58元的工资标准;转正满一年后定级时执行八级64元的工资标准。天线工高空作业时的津贴标准另定。
三、实施改革方案的补充规定。
(一)各级广播电视事业单位要按照广播电视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进行定编、定员。并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广播电视部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名称系列有关规定、职责范围、人员结构比例、人数限额,提出具体要求。健全岗位责任制和考核制度。
(二)各类人员按实际担任的职务确定职务工资。职务变动时,按新任职务领取职务工资。对每个工作人员的职务工资,采取从上到下逐级核定的办法,不搞群众评议。
(三)专业技术人员兼任副科长以上领导职务并实行任期制的,在任职期间,其职务工资按所担任两种职务中职务工资高的一种确定。
(四)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今后应逐步实行聘任合同制,并按聘任的职务确定相应的职务工资。聘任办法按广播电视宣传业务职务聘任制有关规定执行。
(五)新参加工作的干部,均实行一年的见习期。见习期间各类学校毕业生的临时工资待遇和见习期满后如何确定职务工资,按国务院有关规定执行。
新参加工作的工人,仍实行学徒期、熟练期制度,其待遇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执行。
(六)广播电视部门所属教育、科研、出版、医疗卫生、文艺等单位,可分别执行教育、科研、出版、医疗卫生、文艺等主管部门制定的工资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参照本方案,结合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八)本方案经国务院批准后,从一九八五年七月起实行。
广播电视部门所属的中小学校、幼儿园从一九八五年一月起实行。
一九八五年十月十六日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际广播电台、
中央电视台行政管理人员基础工资、职务工资标准表
(六类工资区)
附表一 单位:元
--------------------------------------------------------------------------------------
|基| 职 务 工 资 标 准 | 基础工资、职务工资
|础| | 两项合计
职 务 |工|--------------------------|-----------------------------
|资|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一 | 二| 三| 四| 五| 六
--------------------------|--|-------|---|---|---|---|--|-------|---|---|---|---|-----
| | * | | | | | | | * | | | | | |
台长、总编辑 |40|190|165|150|140|130|120| |230|205|190|180|170|160|
| | * | | | | | | | * | | | | | |
副台长、副总编辑 |40|150|140|130|120|110|100| |190|180|170|160|150|140|
台长助理、部(室)主任、 |40| |130|120|110|100| 91|82| |170|160|150|140|131|122
记者站站长 | | | | | | | | | | | | | | |
部(室)副主任记者站副站长|40| |110|100| 91| 82| 73|65| |150|140|131|122|113|105
--------------------------------------------------------------------------------------
注:1.表列带*符号的工资标准,这次改革只适用于该职务在本人现行工资接近上述工资标准(指
基础工资加职务工资之和)的人员。
2.正副处长、正副科长(正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机关行政人员
职务工资标准执行。
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电台、电视台行政管理人员基础工资、职务工资标准表
附表二 (六类工资区) 单位:元
------------------------------------------------------------------------------------------
|基| 职 务 工 资 标 准 | 基础工资、职务工资
|础| | 两项合计
职 务 |工|----------------------------------------------------------
|资| 一 | 二| 三| 四|五 | 六| 一 |二~|三}|四D|五 | 六
----------------------------|--|--------|---|---|---|---|---|--------|---|---|---|---|----
台 长 |40|*150|140|130|120|110|100| |*190|180|170|160|150|140|
副 台 长 部 (室) 主任|40| |130|120|110|100| 91|82 | |170|160|150|140|131|122
部(室)副主任、记者站站长 |40| |110|100| 91| 82| 73|65 | |150|140|131|122|113|105
组 长、记 者 站 副 站长|40| | 91| 82| 73| 65| 57|49 | |131|122|113|105| 97| 89
副 助 长 |40| | 73| 65| 57| 49| 42|36 | |113|105| 97| 89| 82| 76
------------------------------------------------------------------------------------------
注:① 表列带*符号的工资标准,这次改革只适用于该职务在本人现行工资接近上述标准(指基础
工资加职务工资之和)的人员。
② 实行厅、台合一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广播电台、电视台,行政管理人员按实际职级确定
职务工资。
③ 正副科长(正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按照国务院批准的省级国家机关行政人员职务工
资标准执行。
广播电视专业人员基础工资、职务工资标准表
附表三 (六类工资区) 单位:元
------------------------------------------------------------------------------------------------------
|基| 职 务 工 资 标 准 | 基础工资、职务工资两项合计
|础|--------------------------------------|---------------------------------------
职 务 |工| | | | | | | | | | | | | | | |
|资|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 一 |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级记者、高级编辑、|40|315|260|215|190|165|150|140|130|120| |355|300|255|230|205|190|180|170|160|
播音指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主任记者、主任编辑、|40|190|165|150|140|130|120|110|100| 91|82|230|205|190|180|170|160|150|140|131|122
主任播音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记者、编辑、一级播音|40| |110|100| 91| 82| 73| 65| 57| | | |150|140|131|122|113|105| 97| |
员 | | | | | | | | | | | | | | | | | | | | |
助理记者、助理编辑、|40| | | 57| 49| 42| 36| 30| | | | | | 97| 89| 82| 76| 70| | |
二级播音员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级播音员 |40| | | 42| 36| 30| 24| 18| | | | | | 82| 76| 70| 64| 58| | |
------------------------------------------------------------------------------------------------------
注: 1.表列带*符号的工资标准,这次改革只适用于该职务中本人现行工资接近上述标准(指基础
工资加职务工资之和)的人员。
2.高级记者、高级编辑、播音指导的工资,在这次工资改革后新定一、二两个等级的,报广播
电视部核准。
3.省辖市、行署、自治州、县(市)、乡(镇)广播电视专业人员设采编员职务,其职务工资
标准与三级播音员相同。
广播电视发射台行政管理人员基础工资、职务工资标准表
附表四 (六类工资区) 单位:元
------------------------------------------------------------------------
|基| 职务工资准 |基础工资、职务工资两项合计
|础|---------------------|--------------------------
职 务 |工| | | | | | | | | | | |
|资|一 |二 |三 |四 |五|六|一 |二 |三 |四 |五 |六
--------------------|--|---|---|---|---|--|--|---|---|---|---|---|------
台 长 |40|130|120|110|100|91|82|170|160|150|140|131|122
副台长台总工程师 |40|110|100| 91| 82|73|65|150|140|131|122|113|105
机房主任(科长) |40| 91| 82| 73| 65|57|49|131|122|113|105| 97| 89
机房副主任(副科长)|40| 73| 65| 57| 49|42|36|113|105| 97| 89| 82| 76
科 员 |40| 57| 49| 42| 36|30|24| 97| 89| 82| 76| 70| 64
办 事 员 |40| 42| 36| 30| 24|18|12| 82| 76| 70| 64| 58| 52
------------------------------------------------------------------------
注:1.按正处级设置的发射台,执行表列行政管理人员职务工资标准;按副处级设置的发射台,其
台长、副台长分别执行表列副台长、机房主任的职务工资标准;按科级设置的发射台,也按
上述原则办理。
2.除部属部分大型发射台可设台总工程师外,其它发射台不设台总工程师。
省级(含)以上广播电视发射台值机人员基础工资、职务工资标准准表
附表五 (六类工资区) 单位:元
------------------------------------------------------------------
|基| 职务工资标准 |基础工资、职务工资两项合计
|础|-----------------------|--------------------------
职 务 |工| | | | | | | | | | | | | | | |
|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一 |二 |三|四|五|六|七|八
------------|--|--|--|--|--|--|--|--|--|---|---|--|--|--|--|--|---
值 机 长 |40|73|65|57|49|42|36|30| |113|105|97|89|82|76|70|
值 机 长 |40|65|57|49|42|36|30|24|18|105| 97|89|82|76|70|64|58
------------------------------------------------------------------
省辖市、行署、自治州广播电台、电视台行政管理人员基础工资、职务工资标准表
附表六 (六类工资区) 单位:元
------------------------------------------------------------------------
|基| 职务工资标准 |基础工资、职务工资两项合计
|础|-------------------|--------------------------
职 务 |工| | | | | | | | | | | |
|资|一 |二 |三|四|五|六|一 |二 |三 |四 |五 |六
----------------------|--|---|---|--|--|--|--|---|---|---|---|---|------
台 长 |40|110|100|91|82|73|65|150|140|131|122|113|105
副台长、部(室)主任、|40| 82| 73|65|57|49|42|122|113|105| 97| 89| 82
记者站站长 | | | | | | | | | | | | |
部(室)副主任、记者站|40| 65| 57|49|42|36|30|105| 97| 89| 82| 70| 70
副站长 | | | | | | | | | | | | |
------------------------------------------------------------------------
注:1.局、台合一的单位,行政管理人员按实际职级确定职务工资。
2.正副科长(正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按照国务院批准的省辖市、行署、自治州国家机关
行政人员职务工资标准执行。
县(市)广播电台、电视台行政管理人员
基础工资、职务工资标准表
附表七 (六类工资区) 单位:元
----------------------------------------------------------------------
|基| 职务工资标准 |基础工资、职务工资两项合计
|础|-----------------|--------------------------
职 务 |工| | | | | | | | | | | |
|资|一|二|三|四|五|六|一 |二 |三 |四|五|六
----------------------|--|--|--|--|--|--|--|---|---|---|--|--|--------
台 长 |40|82|73|65|57|49|42|122|113|105|97|89|82
副 台 长 |40|65|57|49|42|36|30|105| 97| 89|82|76|70
股长、组长、乡(镇)广|40|49|42|36|30|24|18| 89| 82| 76|76|64|58
播电视站站长 | | | | | | | | | | | | |
----------------------------------------------------------------------
注:局、台合一的单位,行政管理人员按实际职级确定职务工资。
省辖市、行署、自治州广播电视发射台值机人员
基础工资、职务工资标准表
附表八 (六类工资区) 单位:元
----------------------------------------------------------------------
职 |基| 职务工资标准 | 基础工资、职务工资两项合计
|础|--------------------------|-----------------------------
|工| | | | | | | | | | | | | | | | | |
务 |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一 |二 |三|四|五|六|七|八|九
----------|--|--|--|--|--|--|--|--|--|--|---|---|--|--|--|--|--|--|---
值 机 长|40|73|65|57|49|42|36|30|24| |113|105|97|89|82|76|70|64|
值 机 员|40|65|57|49|42|36|30|24|18|12|105| 97|89|82|76|70|64|58|52
----------------------------------------------------------------------
注:县(市)发射台不设值机长,值机员按照表列工资标准执行。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

江苏省人民政府


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61号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已于2010年3月17日经省人民政府第4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10年5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二○一○年三月二十四日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推动科学技术进步,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省人民政府设立省科学技术奖,奖励在本省科学技术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前款所称省科学技术奖,包括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和科学技术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第三条 省科学技术奖的推荐、评审和授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受任何单位或者个人的非法干涉。
第四条 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省科学技术奖评审的组织工作。
第五条 省人民政府设立省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审委员会),负责省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工作。
评审委员会根据候选项目的专业分布情况,组织成立相应的专业评审组,分工负责省科学技术奖的初评工作。
第六条 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每两年评审一次,每次授予人数不超过两名。
科学技术一等奖 、二等奖、三等奖每年评审一次,每次奖励项目总数不超过二百项,其中一等奖项目不超过二十项,二等奖项目不超过六十项。
第七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科学技术工作者,可以被授予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一)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著贡献的;
(二)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或者生态效益的。
第八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单位和个人,可以被授予科学技术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一)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
(二)在技术发明项目中,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工艺、材料、产品及其系统等重大技术发明的;
(三)在实施技术开发项目中,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创新,取得重大实用价值的科学技术成果,或者在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或者生态效益的;
(四)在实施社会公益项目中,取得科学技术基础性和社会公益性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创新成果,并经实践检验和应用推广,创造显著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
(五)在实施重大工程项目中,完成重大技术创新,保障工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者国内领先水平,创造重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或者生态效益的。
第九条 单位和个人申报省科学技术奖的项目(以下简称申报项目),应当是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研究开发、应用推广的成果,或者本省单位和个人为第一完成单位或者完成人的合作研究开发成果。
第十条 下列单位或者个人可以推荐省科学技术奖候选人:
(一)省人民政府的组成部门、直属机构;
(二)设区的市人民政府;
(三)经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认可的单位或者专家。
推荐单位或者专家在推荐候选人时,应当填写统一格式的推荐书,提供真实、可靠的评价材料,报送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
第十一条 申报项目存在知识产权争议或者完成单位、完成人员有争议的,在争议解决前不得推荐参加省科学技术奖评审。
申报项目已经获得国家或者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的,不再推荐参加省科学技术奖评审。
第十二条 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对推荐候选人的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符合条件的,在政府门户网站或者其他主要媒体上公示候选人以及有关申报项目的名称、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员等信息,公示时间不得少于十五日。公示有异议的,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应当进行核实,并将核实情况提供给评审委员会。
公示结束后,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应当将申报项目按专业进行分类,交由专业评审组进行初评。
第十三条 省科学技术奖的初评结果应当在政府门户网站或者其他主要媒体上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十五日,单位或者个人对初评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在公示期间以书面形式向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提出。
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对异议进行核查处理,并在接到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将核查处理情况书面告知提出异议的单位或者个人。
第十四条 评审委员会根据初评结果和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提供的异议核实、处理情况,召开评审会议,进行综合评审,提出获奖人选和奖励等级的建议。
评审会议应当有三分之二以上评审委员会委员参加。其中,一等奖、二等奖的建议项目,应当进行评审答辩,以到会评审委员会委员三分之二多数记名表决通过;三等奖建议项目,以到会评审委员会委员二分之一多数记名表决通过。
第十五条 评审委员会提出的获奖人选和奖励等级的建议,由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审核后,报请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六条 省科学技术奖由省人民政府颁发证书和奖金。
第十七条 知晓评审情况及申报项目技术内容的人员,应当对相关信息保守秘密。
第十八条 评审委员会委员、专业评审组成员和相关工作人员与省科学技术奖候选人或者参评项目、项目完成人有利害关系的,经评审委员会决定,应当回避。
省科学技术奖候选人或者项目完成人不得参加评审工作。
第十九条 剽窃、侵夺他人的发现、发明或者其他科学技术成果的,或者以其他不正当手段骗取省科学技术奖的,由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撤销奖励,追回奖金。
第二十条 推荐单位或者个人协助他人骗取省科学技术奖的,由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暂停或者取消其推荐资格;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上级机关或者所在单位依法给予处分。
第二十一条 在省科学技术奖评审活动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或者违反评审工作纪律的,对评审委员会委员或者专业评审组成员,取消评审资格;对有关责任人员,由其上级机关或者所在单位依法给予处分。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0年5月1日起施行。1986年9月16日省人民政府公布的《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同时废止。